Kenji Wong | 讓我們下定決心.光復香港

Kenji Wong是一名品牌設計人,幾年前創辦年輪事務所 GrowthRing & Co 。他在抗爭運動初期已一直公開表態支持,亦積極參與本地文宣創作,甚至將作品傳到日本。對於一些人因政見而盲撐某些品牌,他有何看法?一個品牌的質素又有多重要?

Read More
Barry | 母親問我有沒有女朋友,然後再問:「那男朋友呢?」

Barry是一名五十多歲,在國際品牌任職的公關。十年前,他與丈夫Fred在加拿大結婚,兩人已一起二十多年,並一同在香港蘇豪區經營一間同志酒吧。Barry已向家人、朋友和同事坦承自己是同性戀,但有一件事仍教他耿耿於懷。下文他將會道出,為何他後悔沒有在母親2002年離世前,跟她出櫃。

Read More
Brianna Yip | 海外港人:「我並沒想像過這些事會如此發生,我正嘗試從中找到希望。」

Brianna Yip 是名二十多歲的香港人。她在加拿大出生,但於香港成長。她是一位心理學家,在三藩市的一間學校工作。雖然她離香港很遠,但她仍努力為香港的民主運動宣傳及爭取支持。

Read More
Scarlet | 與「小朋友」同行—「就像有個家會永遠等他們回來」

有一些小朋友可能不是嚴重受傷,理應回家,但可能遭家人趕離家,鎖閘鎖門不讓回家;或者回到家後被用刀斬;也有父親恐嚇女兒,說:「我也會送你給人強姦」。我們做安全屋的心態是扶老攜幼,不是特別要做什麼,只想他們安全。

Read More
丹尼爾 | 體育主持,論體育精神 VS 香港精神:不是見到希望才堅持?

體育帶出逆境自強、永不言敗的精神,對香港其實可以帶來很大的啟發和鼓勵。打個比喻說,香港社會的現況就好像一場屈福特對利物浦的英超足球比賽,護級分子面對長勝榜首是幾乎無可能贏。結果?剛剛尾二的屈福特爆冷以3比0贏了榜首球隊。不同的是足球賽期非常密,即使今場不行的話,下場還可以再來。香港呢?也許就只有這次機會,也許就是最後一次機會?

Read More